受访对象刘芳德博士,是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究员,工作主要职责是开发神经外科及心血管微创手术的机器人传感器及控制软件系统。
从这篇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博士显然对英国的医疗体系有所偏爱。不过比较好的是,李博士并没有直接建议中国医改学英国,而是基于英国的经验,提出了几条非常中肯的建议。比如医保应该注重预防,否则按照目前医疗费用的增长趋势,政府根本负担不起。
后来刘博士谈到了目前很多的移动医疗。基本上有两个观点:一个医疗很难商业化,再一个同医学影像技术比,医疗大数据是小儿科。观点好像听着还挺吓人的,一起来看看吧:
(一)英国没有上帝,选民只信“英国医保”NHS
黑马哥:在中国老百姓的印象中一直认为美国的医学最先进,福利也最好,你是怎么看的?
刘:在全世界来看,有可比性的只有美英日这三个国家。英国的NHS的优点相对便宜,覆盖面广,医疗服务的水平高,是最且性价比的系统。
黑马哥:在说NHS之前,先说说美国跟世界的其它国家的区别吧?
刘:美国的医疗系统是世界最贵的,年支出在GDP的15-16%。欧洲国家的医疗系统跟日本差不多,年支出在GDP的10%左右,基本上全由政府买单,许多国家是免费医疗,是建立在重税率高福利的系统。
中国医疗支出占GDP的5%,是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政府出资少于一半。在人群跟疾病覆盖率上还是有许多问题的。
英国的医疗系统其实就是第二种,全民医保,免费医疗,支出在GDP的8-9%, 占政府公共财政的40%。
黑马哥: 听你说的,感觉英国的医疗系统就很像以前中国改革放之前的吃大锅饭一样。
刘:的确就是这么一回事,二战后欧洲的英法德怕被民众受社会主义影响,都采取了社会主义的国家类似的社会福利政策。
美国的医疗行业的自由竞争虽然带来了有活力的医疗市场,但老实讲商业化并没有带来效率。美国花的钱其实是最多的,政府的赤字也最多,只是美国可以发债而不必加税,这点除了美国,任何的国家都比不了的。
黑马哥:我们一直都有一种观点,就是市场化跟自由竞争会降低成本,带来繁荣。但似乎医疗这个行业很特殊,并没有见到你说的这种情况。即使是美国,目前感觉也在去自由化。这其中的原因为什么。
刘:我觉得供需是最大的问题吧。其实不论在哪个国家,优秀的医疗资源其是都是稀缺的。稀缺的资源上自由竞争只能推高价格。而且目前构成各国医疗财政负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老龄化重大疾病发病率上升,如癌症,心脑血管,糖尿病,许多疾病其实还没有根冶的措拖。针对这种情况,集中力量做大事要比分散力量自由竞争要高效得多。
最后一点是医疗上的努力跟病人受益的关系不直接,比如疾病预防之类的工作,周期长,商业化也很难量化跟估值。
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NHS相对优秀的原因是在于它的科学管理跟技术。
1、NHS管钱、管药、管医生;管医院、管病人、管病例黑马哥: 能说说NHS跟中国的医保管理系统或是美国的社保或是保险系统有什么不同。
刘:简单的说NHS的权力跟职能要比中国的医保跟美国的社保的权力大得多。NHS除了负责支付老百姓的药费外,也经营着英国所有的医院、医生,以及医疗的技术如手术方案,用药以及药物的研发,以及英国所有老百姓的病例数据,在很多时候也起到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作用。简单的说NHS管钱、管药、管医生医院,也管病人,也管治疗技术。NHS的信息相对完整而且全面,所以给了NHS拿出全局最优方案的空间,在许多医疗问题上,这种调动全局跟全面整合的能力有很明显的优势。
黑马哥: 给我们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一说这种集中管理的优点。
刘:优点有很多。在中国,病人的病例是归医院管理的,一个人如果生病在不同的医院看,病例是被分割成许多部分。在美国,病人的病历是归保险公司所有。保险公司拥有用户全部的病历跟用药处方计录。而在英国,病人的病例是归NHS所有。在英美的系统中,对于病人的全面健康追踪相对要容易一些。一些重要数据如发病率,药物的副作用,统计起来也就相对容易一些。跟美国相比,虽然美国人口总量是英国的几倍。但NHS的数据量跟能力是要超过美国任何一家商业保险公司的。英国NHS追踪的病历数据超过英国的人口(因为有许多己死的人)。
而且NHS作为国家政府部门,权力要大过商业保险公司的。NHS有权利收集关键的病例标本。重要的如英国的brain bank(大脑银行),拥有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脑组织切片。目前NHS又开始对疑难杂症的病例进行DNA测序。而且NHS还管理着全国的可用移植的器官。这对医学科研跟决策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英国的医学研究中,即使是罕见的疾病,NHS也可以找到上万的患者跟病历。数据全面,NHS对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统计要准确得多,使得NHS可以合理的分配医学的资源。
对于患者而言,NHS可以调动全国的医疗资源。在原则上,医生不属于医院,属于NHS,病人也不属于医院,也属于NHS。将病人跟医生在各个医院之前调来调去不像在中国跟美国那么困难。
2、NHS为普通公民三天找到可移植肝脏黑马哥:作为老百姓,对转院跟挑医生会非常感兴趣,能给我们举一个例子说在患者在英国看病的经历是怎样的。
刘:我有一个朋友,是30几岁的男性,前年肝功能不好就住到英国当地的医院检查,发现血液成分异常,就住院治疗。两个星期发现不见效,病情急转直下,肝衰竭。就被转到伦敦的一家大的医院。在这家大医院认为病情危险,需要肝脏移植。于是就将他转进ICU, 启动全套的生命支持设备,心脑肺肾全被机器取代了,降低器官代谢压力,保证他能存活七天。在全国找肝进行配型。NHS三天找到可移植肝脏,因为我朋友身体弱,手术很困难,请的全球着名手术专家,曾完成世界上第一例胰腺移植手术的专家来主刀。手术非常困难,一边抢救一边做手术,做做停停。一共做了八个小时。但肝脏质量,配型以及手术质量都非常高。术后三天苏醒,五天之后出ICU, 七天之后可以下病床走动了。
我朋友只是普通的英国公民,没有什么权势,也跟医院没有什么关系,也没有亲友帮忙, 而且己经不省人事了,整个过程全是NHS负责,而且是免费的。我们可以说这个过程中及时找到肝,跟遇到了好医生做手术,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但NHS的制度的设计使这成为可能。
在国内就医,根据我的经验,转院跟找好医生做手术,困难重重的。
英国政治圈中有一句名言:英国没有上帝,选民只信NHS。
3、预防跟控制发病率才是医保系统的核心功能黑马哥: 这件事的确令人吃惊。在你的介绍中,在欧美的医疗系统的核心,其实是一种代理人的系统。为什么在医疗中一定要引入代理人这个中间的环节。在许多行业中,按市场经济,让客户直接面对服务提供商,减少中间环节似乎更节约成本。医疗系统中代理人的存在意义在哪呢。
刘: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深刻,我说一下我的理解。
健康管理很复杂,但中国二千年前就对这个问题有所洞见。扁雀见齐桓公的故事就说明了讳疾忌医其实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其实对于疾病来说,预防跟早期的介入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诊断出疾病一来不是好消息,二来是小概率事件,自主付费检查的动力是不足的。而对医院来说,治小病不如治大病赚钱。一旦引入保险公司之后,保险公司非常愿意在诊断技术上投入,来期望控制风险。
举癌症的例子,英国的统计的十年存活率是50%,折算成5年存活率75.1%,美国的5年存活率是60%,中国的可能在30%左右。对于晚期的病人,死亡率都很高,治疗的花费巨大,而且即使成功,往往只能延长几个月到一年的生命。欧美其实最主要的优势是在早期诊断技术的研发跟应用推广。欧美的40%-50%的患者其实都是在一期跟二期。
中国的医保在制度设计中,政府跟公众目前只注意医疗的费用的支付,对于诊断跟预防的重视跟力度不足。而实际上预防跟控制发病率才应该是医保系统的核心功能。
如果按目前这种将小病拖大的再治的做法,中国的实际医疗成本是会比美国还要高的,政府根本不可能支付得起。
4、医改没有万灵药,英国的NHS问题多多。
黑马哥: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观点,英国的NHS有没有问题跟危机呢?这种不论多大病的免费的做法,政府如何支付得起呢?
刘:我觉得医改没有万灵药,英国的NHS问题多多。
首先英国的高水平医疗是有代价的。英国的医生收入非常高,医生的平均年收入在百万人民币左右,好医生收入更高。跟我们合作许多医生都是英国最好的专科医生,他们的日薪在五万到十万人民币这个水平。这个账单很大。
英国的目前的经济支持这样医疗系统很困难,预算无法增加,而且老年化造成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在上升。许多人以为英国的效率低,其实是资源不够。NHS的对策其实是依靠科研进步。医保问题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其实是死结。
任何政府买全单都要破产。但另外一点NHS这种全民医保的系统,非常注重性价比。NHS不可能采购昂贵的新技术。这对英国的医疗产业伤害很大。英国发明了许多改变世界的医疗技术如内窥镜,CT,核磁以及许多特效抗癌药,也包括我们的手术机器,但因为在英国没有市场,英国许多原创的技术都被卖掉或收购,没有成长成为大型的公司。
(二)未来移动医疗的核心是设备的小型化跟低成本化
黑马哥: 目前全球的高科技企业很都关注医疗产业,特别是如移动医疗、大数据、个体化医疗,也吸引了投资人极大的兴趣。能不能分享一下你对行业热点的看法。
刘:我对商业上了解不多,我不懂产业,只能简单的说说对医疗的看法。更多的人关注医疗是好事,但是医疗行业有特殊性、商业化困难。最伟大的医疗技术常常是最赚不到钱的。几百块钱的电子设备,目前还没有实际的医疗意义。而像几分钱的试纸技术,每年在印度跟非洲挽救了近亿人的生命,但商业上挣不到钱。医学中,核心问题是预防、诊断跟治疗三个问题。不管技术有多先进,不能有效解决三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在医疗上就是没有价值的。再一点是医学实际上己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常见病己经有许多低成本的有效措施,虽然市场大,研发跟推广容易,例如减肥药跟感冒药,商业上可行,但从投入在公共健康跟社会经济角度上来看,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移动医疗要一分为二。一类是基于移动沟通服务。这一类产品的医疗作用很有限的。医疗的根本问题是资源稀缺,医生不缺病人的。即使多了线上的渠道,医生不可能一天看30个小时的病,做40个小时的手术。另一类如GE所说的移动医疗的核心是医学设备的小型化跟低成本化。这个方向上,是全球医疗器械巨头必争之地。这个方向上难度不在于联网,而在于材料跟工艺。
在大量医学传感器布置之后,大数据跟医疗诊断是天作之后。医疗是大数据技术的杀手级应用。配合传感器,24小时实监控健康并诊断疾病是会极大的提高健康质量并降低成本。目前的目标离这个还很远,传感器是一方面,数据挖掘上的问题更重要。
现代医学最需要处理的其实是医学影像。跟影像传感数据量比起来,目前的商业交易大数据像玩具。一台高端医学超声机一小时的数据量就可以跟雅虎全球网站一天的流量相比。去处理医学影像传感器数据,我们需要的性能是目前几百万倍的计算机。在超算技术有突破之前,移动医疗跟大数据在医疗上的价值难以兑现。至于个体化医疗,我觉得是医学中的圣杯。会是一场巨大革命,但肯定是在更遥远的未来。
来源:健康智汇 作者:i黑马
为你推荐

2024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截至2024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32662 08万人,参保率巩固在95%。2024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总收入34913 37亿元,基金总支出29764 03亿元。统筹基金当期...
2025-07-14 16:33

丹纳赫集团与正序生物合作开发基因编辑创新疗法工艺平台,为基因遗传疾病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此次Danaher Beacon项目致力于开发基于脂质纳米颗粒递送的基因编辑创新疗法全流程工艺技术平台
2025-07-14 16:16

2名患者使用康方生物临床研究抗癌药,官方披露调查结果
今年6月,康方生物因“流入市场的临床试验抗癌药”引发舆论风波,昨日(7月13日),重庆市药监局在其官网发布了对于该事件的调查核实情况的通报。
2025-07-14 09:37

云南省集采药品“三进”实施方案
对符合规范且实际配备集采药品品种数较多(零售药店达到50种,民营综合型三级医院达到80种,其他民营医院达到50种)的定点民营医院或定点零售药店,可由当地医保部门明确为“集...
2025-07-13 20:36

抢 “先” 一步!澳门引入新药Sotatercept治疗肺动脉高压
澳门镜湖医院于7月5日成功举办“肺动脉高压治疗新进展”学术研讨会。会上,镜湖医院方面介绍,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严重的进展性疾病,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在于延缓病情恶化。
2025-07-12 14:03

爱尔康逐光2025CSCRS:深耕中国三十载,加速践行创新可及
爱尔康于近日在大连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届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术会议(CSCRS)上,展示了一系列领先眼科手术产品、设备技术和屈光性白内障解决方案。
2025-07-11 21:17

“智医随行”大模型发布,用AI驱动专科全病程管理迈向智能化新阶段
7月1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医学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取得阶段性成果,正式推出“智医随行”大模型,用AI赋能全流程患者管理。
2025-07-11 18:02

今日,首版商保创新药目录开始申报
昨日(7月10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发布《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等多份文件,相关...
2025-07-11 17:11

又一款抗ED国产新药获批上市
日前,据国家药监局政务服务门户官网信息显示,旺山旺水的1类新药盐酸司美那非片(商品名:昂伟达)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
2025-07-11 12:37

2025爱尔眼科眼底病论坛(重庆站)圆满召开,共筑眼底诊疗新高地
由重庆市预防医学会主办、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承办的“爱尔眼科眼底病论坛2025(重庆站)” 于7月4-5日在山城重庆圆满召开
文/叶秀玲、李林 2025-07-09 16:49

630元一盒,全球首个GCG/GLP-1双靶减重药物价格披露
据信达生物官微消息披露,其胰高血糖素(GCG)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双受体激动剂玛仕度肽注射液(商品名:信尔美)日前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开出全国首张处方,也标志着该...
2025-07-08 16:17

远大医药易甘泰®获FDA提前正式批准新增HCC适应症,成全球唯一FDA批准双适应症SIRT产品
基于钇[90Y]微球注射液DOORwaY90临床试验的突破性中期数据成功达到预设的共同主要终点,FDA提前正式批准了该产品新增适应症,用于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且未限制肿瘤直径大小。
2025-07-07 21:20

202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前100位企业
根据榜单和信息,2024年,国药集团连续五年蝉联榜首,华润医药与齐鲁制药稳居第二、第三席位;远大集团与复星医药位次互换,分列第四、第五;石药集团则继续位居第六,头部阵营...
2025-07-07 18:10

财政部:7月6日起,对50类自欧盟进口医疗器械采取措施(附名单)
昨日(7月6日),财政部国库司在官网发布《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的通知》(简称通知)称,采购人采购预算金额4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医疗器械(...
2025-07-07 11:49

倾听患者声音,科学引领未来——2025辉瑞肿瘤学术季(ASPO)精彩呈现
2025年7月6日,“前沿共行-多领域学术前沿交流会”正式启动,标志着 “科学引领•共克癌症”2025辉瑞肿瘤学术季(ASPO)进入重要阶段。本届ASPO依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
2025-07-07 10:26

精准医疗迎来“关键年”,专家称人工智能将助力重塑人类生命健康格局
2025年被业界普遍认为是精准医疗发展的关键节点。生物药和先进疗法曾掀起了两次药物开发的技术创新浪潮,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望重塑人类生命健康的格局。7月4日在上...
2025-07-05 15:57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管理指导原则
为进一步提高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和生物等效性试验质量和管理水平,国家药监局核查中心组织修订了《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管理指导原则》。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意,现予发布,自发布...
2025-07-04 23:07

众安保险与阿里健康达成战略合作,助力超重人群科学管理体重
7月4日,阿里健康举办科学减重标准发布会,发布“科学减重标准”,希望通过规范的营养管理、运动干预、药物治疗,帮助超重与肥胖人群开启科学减重之旅。
2025-07-04 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