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老模式的转变
由于家庭的小型化,子女与父母分开居住,从而形成许多“空巢”家庭或独居家庭,给照顾老年人带来不便。但如果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长期住在护理院、养老院等养护机构的老年人中,不少人患有抑郁症症状,其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都不理想。研究显示,有抑郁症症状的老年人在医疗、社会活动、身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都面临严重问题。
二、养老行业3大误区
1.养老规模化
养老单体项目动辄上千,甚至上万张床位是目前养老项目的开发趋势,但这种大规模、集中式养老项目却形成孤立的“老人城”,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
2.养老自理化
候鸟式养老、分时度假的概念成为越来越多养老项目的噱头,然而,真正的养老需求却是那些失能、失智,具有刚性需求的老人和家庭。
3.养老机构化
养老机构酒店化、养老机构医院化是目前养老项目的形象类比,然而,真正的养老机构应该像家,是一个有温情,有幸福感的养老居所。
三、万科养老理念
针对以上误区,根据国务院35号文精神,万科从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进程和特点分析,提出以下三点理念:
1、机构养老社区化、机构养老家庭化
2、以养老机构(主要为护理型)为平台,辐射具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需求的社区家庭
3、养老设施建设与社区服务配套相结合,平台开放,资源共享
四、万科“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框
1.社区嵌入式小型机构
根据社区区位、规模、老龄化程度等因素,针对老旧社区回购配套,针对新社区配套建设“社区嵌入式小型机构”,配备老年餐桌、日托中心、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提供24小时长期照顾、日托、喘息服务、老年餐饮、健康管理等服务。
2.城市养老服务综合体
建立“自理公寓+护理公寓+商业配套+医疗配套”为一体的城市养老服务综合体,以其为社区服务中心,在针对全龄老年人服务的基础上,提供社区综合性配套服务。
3.全龄化养老服务社区
建立大规模养老社区,其中针对老年人,配备亲子两代居、居家型养老公寓、医疗机构、养老机构、老年大学、老年餐厅、户外健身场等一系列养老服务配套,整个社区进行适老化配套。
五、万科四大行动
1.机构养老社区化
社区是老年人的基本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依托社区就近进行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
为完成这一目标,北京万科将本着就近原则,在全市新建小区有部分有条件的在建小区内,根据小区的建设规模及人口规模持有一至若干幢包括住宅、商业楼栋在内的资源,主动放弃传统的快速销售、快速回款运作模式,而是站在贡献社会、服务小区,使社会整体福利最大化的角度,将这一部分开发商的自有资产用作服务于本小区的养老设施。
在老人居住小区内设置养老机构,可避免老人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迫使自己去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且老人可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定制租期,最大程度上满足老人生理与心理的双重需求。目前初步决策项目已达十余个,遍布海淀、昌平、长阳、顺义、通州、大兴、香河、北戴河等区域,使养老不离城市,养老回归社区。
2.融合商业配套服务体系
除了优质的硬件设施,我们也将站在老人的角度,将“健康生活&护理”作为我们养老业务的核心组件之一,形成以精细化护理服务为特征的养老机构,为此我们一方面将所有用作养老楼栋的1~2层将重新设计,建立针对老人的特殊设备及功能用房,包括但不限于长者健身房、长者多媒体娱乐室、长者移动互联网,并与万科已在社区上形成一定品牌效应的社区商业联动,打造一体化综合配套服务,建立适合长者生活的圈子。
3.整合全市优质医疗资源
万科已与北京多家著名医院及医疗护理机构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将医院的资源延伸到社区,为社区内的老人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奠定了基础。未来社区养老提供医疗服务除能治疗老年人的一般性疾病外,还需具备针对老年突发性疾病紧急抢救的能力,如需转院还应有急救车送往市内医院,对老年常见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等)提供日常保健咨询,定期举办保健讲座,定期外请老年病专家前来坐诊。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设施相结合,满足社区老龄人口对医疗康复、老年护理、临终关怀、健康咨询、养生等服务需求,并以社区为单位有针对性的开展老年康复护理服务试点。
4.提供居家、社区、机构一体化养老服务
社区化养老的优势是既可以为不愿长期居住在集中养老院,但又有短期居住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就近便利的服务。比如刚刚出院的老年人需特殊照顾手段的老人及短期无人照料老人,通过搭建的社区养老康复护理体系,开展日间照料或短期托管服务,并能过与高水平专项医疗机构合作,为社区居民提供术后康复、保健、老年护理、短期看护等服务,利用医疗专业能力,使其发展成为独特的医疗康复基地及老年人短期护理专业流动站。又可以根据周边社区和社会的需求扩展成机构养老功能。比如我们预留部份养老公寓,当长期居住需求达到一定数量时,可以开放这些养老公寓作为机构养老设施。
来源:养老 作者:俊好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