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快步跑下地铁站的楼梯,心想自己肯定能赶上这班车。车门刚好打开,人们鱼贯而入。时间刚好。
但突然间,当我在楼梯底部右拐时,耳机线挂到扶手上了。我的iPhone 6立刻与耳机断开,被突如其来的拉力拽出口袋,掉到地上。
车门关上了,我扭头回去拿iPhone,它正面朝下躺在坚硬的地砖上。我拿起手机,顿时陷入惊愕,手机屏幕已经摔得粉碎。
尽管苹果对iPhone做出了种种改进,但有些事情却始终未变。过去几年间,有数以千计的iPhone用户遭遇过类似的不幸。
但我并不能因为这个问题就对苹果横加指责:至少他们一直都努力在不牺牲品质的情况下,尽力加强玻璃屏幕的强度。而且,他们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过去几年,康宁的大猩猩玻璃加强了iPhone的抗摔能力,苹果甚至主动向GTAdvanced提供帮助,希望在2014年用蓝宝石取代大猩猩玻璃。要知道,蓝宝石是目前已知的第二坚硬的材料。可惜的是,苹果与GTAdvanced的合作并未成功,而苹果是否还会尝试在手机中使用蓝宝石也尚未可知。
或许玻璃不是问题,毕竟手机也没有那么容易碎——除非你太不小心。真正的问题可能出在那副不起眼的白色耳机身上——每购买一部新iPhone,都会配送这样一副耳机。
对我而言,减少iPhone损坏率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减少把它从口袋里拿进拿出的次数。AppleWatch显然可以起到帮助,因为它能在手腕上实现多数的iPhone功能——但我认为,苹果的EarPod耳机有着更重要的改进价值。
苹果2012年9月推出了EarPod耳机,自从iPhone5以来,所有iPhone都会随机配送这样的耳机。但耳机线却是一种效率极低的设计:
——耳机线会磨损,还有可能断裂。
——耳机线可能挂到衣服或其他物体上,甚至可能把iPhone拽到地上。
Macbook的MagSafe设计或许并不适用于iPhone,因为把手机放在口袋里时,想要断开连接并不容易。所以,答案似乎非无线耳机莫属。
相信很多读者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别啰嗦了,直接买一副无线耳机就行了。”
我理解这种观点,但我不认为苹果应当坐视不理,给人感觉就像EarPod是一种没有瑕疵的设计一样。它绝非完美无缺。
我来爆个料:苹果其实是全球最大的扬声器制造商之一,他们已经为自家耳机(包括EarPod)生产了超过12亿个微型扬声器。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做点人们喜欢的产品呢?
2012年,EarPod较之前的iPhone耳机实现了巨大飞跃。但现在,竞争对手已经后来居上。亚马逊不仅提供与EarPod类似的产品,价格还比EarPod便宜10美元。所以,苹果是时候再次让自己的耳机绽放光芒了,一如鼎盛时期的iPod吸引了整整一代人佩戴白色耳机一样。
虽然采用无线设计似乎是终极解决方案,但目前还不清楚应当如何采纳这种模式。
去掉耳机线后,你仍然可以通过蓝牙接收设备传来的音频数据,但却不必担心线缆缠绕打结的问题。但这同样存在一个重大缺陷:耳机必须经常充电。这可不是好事——多数消费者只想随时拿着耳机出发。无论是何原因,只要耳机罢工,他们都会感到愤怒。
不过,企业还是想出了一些聪明的办法来给耳机无线充电。或许苹果有朝一日也会加入无线充电大军,可能首先在入耳式耳机中配置,然后再引入iPhone或iPad等体积较大的设备。
无线EarPod是个好办法,完全可以避免我的iPhone今天早上遭遇的惨剧。但为何要止步于此呢?苹果从不满足于“好”产品,他们始终都在追求“无比卓越”。
所以,如果苹果真的重视耳机,并且希望在AppleWatch和Health应用之外,通过更多方式提升用户的健康度,它就应当在EarPod中融入心率和血压传感器。
事实上,苹果早在2008年就申请过这样的专利。只不过,他们现在应该将此变成现实。
有报道称,Apple Watch将具备心率和血压监测功能——但并非所有人都会购买AppleWatch。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为那些不愿花350美元购买一块智能手表的用户,提供另外一种获取健康数据的渠道呢?
EarPod售价只有30美元,但如果能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多的功能——尤其是当这些功能可以让用户更加健康时——苹果完全可以上调售价。
别忘了,医生早就尝试开发类似的入耳式监测系统,以便将心血管风险信号及时通知医生,方便他们为病人提供预防性的治疗。研究人员相信,无论从生理还是机械角度来讲,耳朵都是放置可穿戴生命体征监测仪的理想之地。
然而,目前没有一家公司推出以医疗保健为重点的入耳式解决方案,尤其是在主流市场。主要原因在于:健身设备必须设计得非常漂亮才能说服人们佩戴——它表明你很看重自己的身心健康。可惜的是,医疗设备制造商始终缺乏时尚思维。
从这个角度来看,苹果占据优势,它完全可以设计出时尚、舒适且非常实用的耳机。不仅可以听音乐、打电话,还能获取数据,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
如果EarPod真能采用无线设计,而且以健康为导向,苹果或许就会在可预见的未来,悄无声息地成为可穿戴设备之王。(长歌)
医谷+
耳机作为可穿戴设备的一大弊端就是不能持久佩戴,不过正如文中所说,耳朵监测生命体征的效率要远远优于其他部位,因此或许不能作为慢病监测的持久手段,但作为某些疾病预防和发现的介质确实不错。
来源:腾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