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快步跑下地铁站的楼梯,心想自己肯定能赶上这班车。车门刚好打开,人们鱼贯而入。时间刚好。
但突然间,当我在楼梯底部右拐时,耳机线挂到扶手上了。我的iPhone 6立刻与耳机断开,被突如其来的拉力拽出口袋,掉到地上。
车门关上了,我扭头回去拿iPhone,它正面朝下躺在坚硬的地砖上。我拿起手机,顿时陷入惊愕,手机屏幕已经摔得粉碎。
尽管苹果对iPhone做出了种种改进,但有些事情却始终未变。过去几年间,有数以千计的iPhone用户遭遇过类似的不幸。
但我并不能因为这个问题就对苹果横加指责:至少他们一直都努力在不牺牲品质的情况下,尽力加强玻璃屏幕的强度。而且,他们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过去几年,康宁的大猩猩玻璃加强了iPhone的抗摔能力,苹果甚至主动向GTAdvanced提供帮助,希望在2014年用蓝宝石取代大猩猩玻璃。要知道,蓝宝石是目前已知的第二坚硬的材料。可惜的是,苹果与GTAdvanced的合作并未成功,而苹果是否还会尝试在手机中使用蓝宝石也尚未可知。
或许玻璃不是问题,毕竟手机也没有那么容易碎——除非你太不小心。真正的问题可能出在那副不起眼的白色耳机身上——每购买一部新iPhone,都会配送这样一副耳机。
对我而言,减少iPhone损坏率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减少把它从口袋里拿进拿出的次数。AppleWatch显然可以起到帮助,因为它能在手腕上实现多数的iPhone功能——但我认为,苹果的EarPod耳机有着更重要的改进价值。
苹果2012年9月推出了EarPod耳机,自从iPhone5以来,所有iPhone都会随机配送这样的耳机。但耳机线却是一种效率极低的设计:
——耳机线会磨损,还有可能断裂。
——耳机线可能挂到衣服或其他物体上,甚至可能把iPhone拽到地上。
Macbook的MagSafe设计或许并不适用于iPhone,因为把手机放在口袋里时,想要断开连接并不容易。所以,答案似乎非无线耳机莫属。
相信很多读者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别啰嗦了,直接买一副无线耳机就行了。”
我理解这种观点,但我不认为苹果应当坐视不理,给人感觉就像EarPod是一种没有瑕疵的设计一样。它绝非完美无缺。
我来爆个料:苹果其实是全球最大的扬声器制造商之一,他们已经为自家耳机(包括EarPod)生产了超过12亿个微型扬声器。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做点人们喜欢的产品呢?
2012年,EarPod较之前的iPhone耳机实现了巨大飞跃。但现在,竞争对手已经后来居上。亚马逊不仅提供与EarPod类似的产品,价格还比EarPod便宜10美元。所以,苹果是时候再次让自己的耳机绽放光芒了,一如鼎盛时期的iPod吸引了整整一代人佩戴白色耳机一样。
虽然采用无线设计似乎是终极解决方案,但目前还不清楚应当如何采纳这种模式。
去掉耳机线后,你仍然可以通过蓝牙接收设备传来的音频数据,但却不必担心线缆缠绕打结的问题。但这同样存在一个重大缺陷:耳机必须经常充电。这可不是好事——多数消费者只想随时拿着耳机出发。无论是何原因,只要耳机罢工,他们都会感到愤怒。
不过,企业还是想出了一些聪明的办法来给耳机无线充电。或许苹果有朝一日也会加入无线充电大军,可能首先在入耳式耳机中配置,然后再引入iPhone或iPad等体积较大的设备。
无线EarPod是个好办法,完全可以避免我的iPhone今天早上遭遇的惨剧。但为何要止步于此呢?苹果从不满足于“好”产品,他们始终都在追求“无比卓越”。
所以,如果苹果真的重视耳机,并且希望在AppleWatch和Health应用之外,通过更多方式提升用户的健康度,它就应当在EarPod中融入心率和血压传感器。
事实上,苹果早在2008年就申请过这样的专利。只不过,他们现在应该将此变成现实。
有报道称,Apple Watch将具备心率和血压监测功能——但并非所有人都会购买AppleWatch。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为那些不愿花350美元购买一块智能手表的用户,提供另外一种获取健康数据的渠道呢?
EarPod售价只有30美元,但如果能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多的功能——尤其是当这些功能可以让用户更加健康时——苹果完全可以上调售价。
别忘了,医生早就尝试开发类似的入耳式监测系统,以便将心血管风险信号及时通知医生,方便他们为病人提供预防性的治疗。研究人员相信,无论从生理还是机械角度来讲,耳朵都是放置可穿戴生命体征监测仪的理想之地。
然而,目前没有一家公司推出以医疗保健为重点的入耳式解决方案,尤其是在主流市场。主要原因在于:健身设备必须设计得非常漂亮才能说服人们佩戴——它表明你很看重自己的身心健康。可惜的是,医疗设备制造商始终缺乏时尚思维。
从这个角度来看,苹果占据优势,它完全可以设计出时尚、舒适且非常实用的耳机。不仅可以听音乐、打电话,还能获取数据,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
如果EarPod真能采用无线设计,而且以健康为导向,苹果或许就会在可预见的未来,悄无声息地成为可穿戴设备之王。(长歌)
医谷+
耳机作为可穿戴设备的一大弊端就是不能持久佩戴,不过正如文中所说,耳朵监测生命体征的效率要远远优于其他部位,因此或许不能作为慢病监测的持久手段,但作为某些疾病预防和发现的介质确实不错。
来源:腾讯科技
为你推荐

全球顶尖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诊疗领域的新突破——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成功举办
2025年4月24日,北京——,“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全球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外的顶尖泌尿肿瘤专家,围绕尿路上...
2025-04-24 16:26

全国预防接种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启动
由新华网主办,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中国社区医师》杂志联合支持的“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于4月23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2025-04-24 14:07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

携手共绘“个性化近视手术”新蓝图:爱尔眼科与爱尔康启动100家医院全光塑技术战略合作
双方将以技术共享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科研协作为纽带,全力推进屈光手术标准化诊疗体系建设,加速前沿技术在临床领域的普及应用
文/ 屈慧莹 2025-04-19 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