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至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联组审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
卫计委
针对委员关心的降低城乡居民看病负担的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表示,医改以来,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但大病负担还是比较重。明年将进一步完善医保体系,推进综合改革,努力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李斌表示,2013年,我国卫生总费用是3.17万亿元,人均费用2300元左右,排在世界第100位左右;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是5.57%,排在世界第120位左右。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从建立职工医保起步,逐步建立和完善全民医保制度。
经过不到20年的时间,我国的医保制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全民医保制度逐步建立起来,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但是人均筹资水平还不够高,保障水平与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和期待的差距是比较大的。
李斌指出,在卫生总费用中,群众自付比例从2008年的40.4%,下降到2013年的33.9%,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通过改革,农村居民应该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比10年前下降了近50%,患者应该进行治疗而不进行任何治疗的比例从改革前的14.3%下降到了2.5%,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基本得到缓解。
随着医疗消费需求的释放、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疾病谱的变化,医疗成本在上升。目前,以药补医机制还没有完全破除,特别是大多数城市医院还没有全面进行改革,所以群众对看病贵问题的缓解感受还不够明显。
李斌说,明年将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水平,通过提高保障能力,逐步完善政策,降低群众的自付比例;在全国推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着力解决好群众得大病以后负担重的问题,使大病实际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报销之后再提高10个-15个百分点,个人负担降到30%以下,有效地解决大病致贫、大病返贫的问题。
在所有的县级医院全面推开综合改革,同时扩大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范围,进一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机制;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特别要推进临床路径和诊疗的规范管理,对高额医疗费、贵重药品和高值耗材实行监控,监测并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情况,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对不合理的医疗费用进行监控;努力解决药品价格虚高问题,推进药品采购机制改革,规范药品集中采购,探索建立创新药品谈判机制,推进医疗器械和药品的研发创新,逐步降低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
发改委
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在回答辜胜阻委员关于医疗保险个人自付比重过高的问题时表示,既要保基本,又要使医保受益人自付的比重降下来,现在总体的思路就是从加强医保管理、药品管理和医疗卫生管理三个方面来综合推进。
加强医保管理主要是控费管理
加强医保管理,主要是控费管理。目前做法总的是总额预付,超支分担,由医保机构和医院分担,还有按病种控费、按项目控费、按患者人数控费。今年基本医疗付费总额控制已经全面实施,普遍采取了复合式付费的办法,把按病种付费、项目付费、患者人数付费结合起来,对降低患者自付水平起到了一定作用。
二是推动处方电脑化管理,有利于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监管,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医保机构去监管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降低患者自付比重也起到一定作用。
三是探索创新药品谈判机制。现在有一些重症患者,临床必须用一些价格比较高的新药。一些地方探索开展谈判,把部分肿瘤的靶向药,罕见病、孤儿病必须用的一些药的价格降下来,将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以保证这些重症患者的治疗,也有利于降低费用。这是一大块,强化医保费用的控制。
加强药品管理完善药品招标制度
加强药品管理,主要是完善药品招标制度。相关部门,包括卫生计生委做了很多工作,集中解决招什么、怎么招、怎么配送、如何监管的问题。
一是改进采购办法,对多家生产、竞争充分的药品实行网上采购,对专利药、独家生产的药品、竞争不充分的药品,采取多方谈判的机制来采购。对一些临床必须用但量很小,一产就多、不产就死的药品,就招定点企业,由定点企业来生产。这项制度在不断探索中。
二是改进药品供应机制,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流通环节费用。
三是积极探索把药品采购逐步纳入到全国统一的资源交换平台上去,公开透明,实行不良记录,查处违法违规。
四是进一步提高药品采购的透明度。目前公立医院改革没有完全推开,所以分两块,推开的这一块允许市级医院可以二次招标,没有推开的尽量推开,实行统一招标。
完善基本药物目录管理
完善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基本药物目录在逐步扩大,现在的基本药物目录大概520多种,对于常见病、多发病,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疾病的防治,重大新药的创制,遴选三个部分,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成药,包括中药的饮片。现在520种基本药品目录每三年调整一次,以保证医疗服务的需要,保证患者的需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自付比重。
来源:医谷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