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外资医院还是民营医院,挖医生一直是最难的事情,而医生的能力决定了医院是否能吸引客流并做大品牌。这并不是多点执业,甚至自由执业就能撬动的。只要市场大环境不变,公立医院仍然是客流集中地,公立和私立医院给医生提供的职业机会仍然不对等,即使高薪也很难挖走名医。
从港大深圳医院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这个问题。港大深圳医院运营2年了,亏损严重,门诊量一直难有突破。打包付费加全科模式固然是市场的一个新事物,让病人接受需要时间这点不假,但关键并非在运营模式而是在缺医生上。
公立医院提供的科研机会是小医院无法提供的,因此大部分医生都苦苦往这条路上挤。病例多、复杂情况多,对医生的训练和研究都是很好的土壤。这些小医院不能提供,就算外资医院可以提供去国外培训学习的机会,仍然无法平等地为医生提供评教授职称、发论文、提高社会地位等机会。
最后则是名医的薪酬。高薪就能挖动医生?就算抛开体制内的福利和其他科研机会不提,高薪能挖动的可能只是比较年轻的医生,而真正带来名医效应的专家和老医生,他们在公立医院已经获得了地位,收入也很高,他们更在乎的是地位和发展。外资医院和民营医院的高薪对他们来说差别不大,如果只是经济目的,多点执业就可以,不必离开体制,因此高薪不具有足够吸引力,而失去的地位和接触大量病例的机会却是他们不能接受的。
从这些分析来看,多点执业就算放宽到自由执业,医疗大环境不改变,医院不能提供对等的职业机会,撬动医生仍然很难。
来源:医疗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