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东软公司内部的朋友透露,东软近期启动了瘦身计划,计划裁员3000人,目前,这个内部计划并没有向外部公开。同时,据了解,东软已于去年开始进行逐步裁员计划,人员总数在万人左右。
东软集团,201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熙康、云计算等创新业务仍处于业务培育和拓展期,对公司短期业绩造成一定影响。换句话说,就是东软所做的转型目前并不顺利。
不久前,在“2014东软解决方案论坛”上,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宣布,东软集团的互联网转型战略——向BBC转型。刘积仁表示,东软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环境下,将聚焦BBC战略。
刘积仁说,BBC的核心是“B2B2C”,也即是说,东软将从以往专注于“B”的业务向“C”端延伸,其核心举措是联合其原来的“B”端客户共同向“C”端用户提供服务。为此,东软将在大健康、车联网等领域全面发力。目前,东软已推出的熙康云,便是其BBC战略的典型代表。在这个具备互联网运营特质的业务,他们既向消费者提供可检测身体健康状况指标的智能硬件,又向他们一站式的健康服务。
但从东软集团2014年上半年财报上看,公司软件及系统集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60,874 万元(已扣除行业间抵销),占公司营业收入的80.40%。客户来源,主要以政府、电信、医疗和能源四大行业。这说明,东软集团的核心业务有较强的行业属性和2B特征。很难理解,这种业务模式如何延伸到C,难道仅仅凭借不成熟的熙康吗?
值得留意的是,财报显示,2014年上半年的系统集成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 5.14%。另一方面是海外业务,财报显示,公司国际软件业务实现收入 11,893 万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25.91%,占公司营业收入的 22.52%。
核心业务的收入下滑和国际业务的大幅下滑,应该是东软下决心转型的关键,核心业务下滑,东软必须要找到新的支点。而新兴起的云计算和智能设备则成为了东软去赌未来的新筹码。
不过,云计算现在已经处于所有传统IT巨头的核心战场,而智能设备的争夺已演变成跨界之争。胜负未分之际,也不好泼东软的冷水。
只想说,互联网思维不是万能药。为什么中国的企业,总是不能沿着一条既定的路走下去呢?
作为早期的软件外包巨头的东软,也喊过赶超印度的豪言壮语。早期差距并不大的中印软件外包业务,到现在已经远远落后于对手。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度的东软集团的国际软件业务收入为3.47亿美元,而印度3大软件外包企业中IT服务收入最小的Wipro,也有59.21亿美元,加上其他业务收入的总收入约为78.15亿美元,差距并没有缩小,而是越拉越大。
然后呢,却没能免俗的玩起了互联网化,玩起了“BBC”,令人疑惑,东软,你的定位到底在哪里?你明年该怎么办?相关东软医疗文章可以查阅医谷发布的《东软熙康:智慧社区与智慧医疗的关系与发展》一文。
来源:科技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