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谷编者案,昨天医谷发布了一篇《“糖护士”智能血糖仪创始人李承志分享:智能硬件之设计经纬》的文章,介绍了“糖护士”创始人在可穿戴产品方面的设计心得,那么李承志为什么要开发“糖护士”这款产品呢?我们今天来一睹庐山真面。
一次偶然的聊天激发出来的“糖护士”,让李承志掀开了传统医疗的一角,他发现“很多东西很老土、都有待于掀开”。?
“传统医疗的很多东西都太老土了!”这是北京糖护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承志,从手机制造行业跳转到移动互联医疗领域后,爆发出来的最大感想之一。?
他创立了“糖护士”—— 一枚火柴盒大小的血糖仪,配套采血笔、采血针、血糖试纸,在采血笔上安装一次性针头后,将测试者的无名指消毒,按下针头按钮、释放采血针,痛感十分轻微。?
血糖仪通过耳机孔与智能终端连接,手指挤出血液后,通过装在血糖仪上的试纸吸取血液,“糖护士”App即可显示每升血液中含有多少毫摩尔的血糖量(mmol/L)。目前,该应用设计有早、午、晚三餐前后以及睡前共7个时间段的标准用作比对参考。每次测量数据都可以直接记录在App中,积累后形成曲线,可以用作就医以及自我调控的参考,App中也有测试和用药提醒等功能。?
“糖尿病人很多没有自己测试的习惯,测过有时也会忘了记录,记了的也不一定会持续,持续记了的去医院也会忘了带……”李承志告诉记者,“糖护士”将数据进行云端存储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通过好友互动等方式,亲人、医生以及病友之间可以随时关注对方的数据,进行提醒、互动。?
创建“糖护士”,源于朋友所托。2012年,深圳罗湖医院的一位博士跟李承志聊到,自己12岁的儿子患有糖尿病,需要经常去医院检查。同时身为一名医生和父亲,他十分希望创造让糖尿病患者生活得更舒服的产品。擅长软硬件设计的李承志以及国内某知名血糖仪公司的董事长听后,都觉得十分有可行性。虽然聊天时热火朝天,但后来碍于自己当时的工作,这个想法被暂时搁置。?
“要对朋友有一个交代。”抱着这样的想法,2013年2月,李承志和几个工程师一起开始了“糖护士”的研发,2013年4月,第一版样机诞生。尽管当时还没有决定要将此作为未来的工作重点,他们三个人还是决定先把聊出来的产品名称“糖护士”进行注册,并将产品申请了专利。?
2013年5月,李承志将“糖护士”送往药监局进行注册,经过在两家三甲医院长达九个月的测试,2014年2月底,正式获得药监局认证,允许作为二类医疗器械进行生产和销售。?
来自普华永道、创新工场等地朋友们的支持和认可给了李承志不少的信心,最终他决定离开原公司,专心进行“糖护士”的研发和经营。?
不做线上医疗?
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估计,全球约有3.7亿糖尿病患者。而《美国医学协会杂志》调查称,截至2013年9月,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达1.14亿,约占全球糖尿病人总数的三分之一。?
“这比很多领域的用户基数都要大,你做一个移动产品可能只有两百万的潜在用户。”而糖尿病无法治愈、只能控制的特殊性质,注定了其移动应用具有极强的用户黏性。李承志说,血糖检测的频率又注定了其良好的活跃程度,“应该比微博要高”。?
医生们经常给糖尿病患者的一个建议是——“管住嘴,迈开腿”,但这着实是一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的事情。?
“要改变人的行为,靠法律或者制度,不是很现实。要人们自发改变习惯的事情,目前看来,App的效果还不错。虽然大部分移动应用让大家的习惯变得更差了,但移动互联网确实激发人们的一些愿望。”?
在谈到未来是否会引入线上医疗的部分时,李承志表示,“糖护士”并不会采用线上咨询的方式,但会将“病人带向应该去的地方”—— 一些具备良好条件但可能不被认识的非三甲医院。在他看来,实现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远比线上医疗更具价值。?
李承志介绍说,“糖护士”明年将要推出的二代产品会脱离智能手机,做成一个独立的硬件产品,但依旧能通过手机App进行数据记录、分析。在他看来,相较目前市场上的产品,这样的设计会更符合老年人的使用习惯。
来源:中国科学报